北京民辦學校志愿填報已經陸陸續續地開始了,相信大家在權衡之后都選擇了更適合自己孩子的學校~
放眼望去,近幾年北京的國際化學校的招生政策一直在變化,這么和大家說,北京國際化學校的入學政策和門檻每年都在提升。今天小編給各位家長帶來的是從2013年至今,北京國際化學校的招生政策都發生了哪些變化。
從2013年開始,陸陸續續出臺一些會影響到學生上國際化學校的政策:
2013年
在2013年出臺的政策表明,非京籍學生不能在北京保留高中學籍。但是對于上國際化高中的家庭來講影響其實并不大,因為讀國際化高中的目標就是將來畢業后出國留學,所以是否保留國內學籍并不重要。
2014年
在2014年出臺的政策表明,北京公立學校不可以辦公立國際部。截止到目前為止,現存的公立國際部都是在2014年之前創辦的,在2014年之后就沒有增加過,但是之前開設創辦的仍在保留。
2016年
在2016年出臺的政策即教委要求,國際化學校(除純外籍)小初學校需按照國際規定的課程內容授課,且必須遵循中國九年義務教育課程體系。
2020年
在2020年出臺的政策表明,幼升小、小升初實行搖號制,部分國家化學校的小一、初一也需要搖號。
2021年
在2021年出臺的政策表明,北京非京籍小升初重新審核四證。中考改革,即初二下開始中考,歷史、地理擇優一門,化學、生物擇優一門;中考分數由原來的580改660分,中考學生不可以復讀。
綜上,從2013年至今,北京上學政策一直都在變化,且在北京無論是上國內私立學校還是上國際化學校,每年的要求都在提升。這個時候家長提前給孩子做好規劃就顯得很有必要了,了解入學政策相關信息,以不變應萬變。
那么,小編接下來給大家帶來的是:截止到今年,非京籍學生選擇就讀北京國際化學校需要注意的事項。
相信大部分在北京生活的非京籍家長都面臨孩子上學難的問題,有不少家長決定另辟蹊徑,尋找既能讓孩子在北京上學,又能得到教育的較佳選擇。
小編明確地告訴大家,非京籍可以就讀國際學校。
除了純外籍子女學校,私立國際化學校是不限制戶籍的,部分公立國際班也招生非京籍學生,但招生人數較少。
就目前而言,非京籍學生選擇就讀國際化學校,一般分為兩種情況:
放棄國內學籍,只拿國外學籍
保留國內學籍,即高考又打算出國
放棄國內學籍,只拿國外學籍這種情況不需要辦理“四證”、走的是國際學籍,確定將來讓孩子出國留學。因此放棄國內學籍,也就無法參加國內高考。
北京的國際化學校招生一般集中在春秋兩季,學生到校參加筆試及面試,通過考試后即可入學。
一般年初3月份會有錄取結果通知,但名額較少,需要大家至少提前半年到一年做申請準備。
保留國內學籍,即參加高考又打算出國北京市教委較新政策規定,不管是上公立還是私立學校,都要拿到北京市各區教委的四證審核以及借讀證明,孩子才能注冊學籍。
因此,這種情況就需要辦理“四證”。也就是國內學籍和國際學籍同時具備,意味著可以在國內參加高考。
但是對于非京籍學生來說,學籍只能到初三,在北京讀高中屬于借讀,參加不了解北京高考需要回原籍參加。
相對的,如果選擇攻讀雙學籍,那么同學們的學習壓力會很大。不僅要學習國外課程知識,還要學習國內課程知識。
參加會考、高考等,雙向學習學生會比拿國外學籍的同學來說更辛苦。
非京籍學生就讀北京學校須知
建議:首先小編想說的是,既然家長們已經決定要孩子走國際化線路,那么就要接受國際化的開闊思維,接受國際化教育理念。不要把孩子永遠框在傳統教育認知的牢籠中。
凡事留退路固然沒錯,但是一旦選擇了一種出路,就請專一而堅定地走下去。
第二就是建議非京籍學生在7、8年級轉入國際學校,以更好的適應國際化教育環境,也可以完整的經歷9-12年級教育。
第三,如果決定出國留學,家長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英語和其他能力,以幫助日后更好地適應國外教育環境。